遠紅外線的應用原理,是以輻射及共振效應方式作用於人體或物體,且傳播速度與光一樣快。和傳導、對流等傳遞熱能的方式不同。而根據研究,波長介於4~14微米(μm)的波段,最能被生物體有效吸收,故又被稱為「生長光線」或是「生育光線」,剛好,遠紅外線的波長正跨足這個區間,所以可廣泛應用於人體上。
此外,遠紅外線的能量溫和,既可穿透皮膚,進入皮層下面的微血管中,又不會傷害到人體細胞,應用上屬於「非侵入式」,所以也較無安全上的顧慮。遠紅外線不論是在日本、歐美國家還有台灣及全世界都這麼盛行呢?這是因為各種物質經由遠紅外線照射後,都會產生共振吸收。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的專題報告指出,美國太空總署研究發現由於人體70%是由水分子所組成,而4~14微米的遠紅外線光波,它的震動頻率與皮膚細胞體的構成分子、原子間的運動頻率一致,可以形成共振效應,活化皮下組織的水分子基團,進而活化組織細胞。
由此可知,即使遠紅外線能量很低,但可深入人體組織,與人體產生共振吸收,藉此活化細胞,促進血液循環作用。所以我們把遠紅外線做到鏡片與隱形眼鏡上,使其和我們自體產生共振效應(非熱效應傳導)而達到舒適保健的功能。